日常中,彎曲手指或簡單握拳是否都伴隨著隱隱疼痛?看似小問題的困擾,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信號。為什麼會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症狀需要特別注意?該如何進行診斷和治療?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全面了解類風濕性關節炎,從症狀表現、致病原因到診斷與治療,為您提供清晰的方向與實用的建議。
一、什麼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最常見的自體免疫性關節炎之一,屬於發炎性關節炎的一種。當免疫系統發生異常,錯誤地攻擊健康組織時(特別是關節的滑膜內層),就會引發此疾病。
發炎反應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核心特徵。這種過度活躍的免疫反應不僅會導致關節的疼痛和腫脹,還可能影響身體其他組織。發炎原本是身體對抗細菌或病毒等外來入侵者的自然防禦機制,但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體內,這一反應變得異常活躍,對自身組織造成損害。
如果類風濕性關節炎未能得到及時控制,持續的發炎可能導致嚴重的關節損傷、功能障礙,甚至引發多種併發症。儘管目前尚無法根治,但透過積極治療和管理,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幫助患者改善生活品質並延緩疾病進展。
二、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
晨僵(Morning stiffness)與對稱性關節炎特徵
關節晨僵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早期特徵之一,常發生在長時間不活動後。這種僵硬通常影響一個或多個關節,持續一小時或更長,並會隨著關節變暖和活動增加而逐漸緩解。運動時的疼痛和關節壓痛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其他早期症狀。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通常緩慢出現,並在數週或數月內逐漸惡化。早期階段的受影響關節數量可能因人而異,但類風濕性關節炎通常為多關節疾病,意味著五個或更多關節會受到影響。許多患者的症狀從手腳的小關節開始,若發炎和腫脹持續六週以上,則可能表明存在發炎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對稱性關節炎,意味著身體兩側的相同關節通常會同時受到影響。例如,若一隻手的手指或手腕出現發炎,另一隻手的相應部位也可能受到影響。雖然類風濕性關節炎通常先累及手部的小關節,但隨著疾病進展,較大的關節(如膝蓋和髖部)也可能出現發炎症狀。
類風濕性關節炎與一般關節炎的區別
發炎性關節炎指的是免疫系統錯誤攻擊健康組織,導致多個關節和身體其他部位出現發炎的關節炎類型。除了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性關節炎、史蒂爾病(系統性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和狼瘡(全身性紅斑狼瘡,SLE)也屬於這一範疇。
與一般退化性關節炎不同,類風濕性關節炎具有以下特徵:
- 通常同時影響身體兩側的相同關節(對稱性)
- 常伴有全身性症狀,如發燒、疲勞和體重減輕
- 發炎反應更為明顯,關節可能出現熱、紅、腫、痛
- 晨間僵硬時間較長,通常超過一小時
- 可能影響非關節組織,如皮膚、眼睛、肺部等
- 與自體免疫反應相關,血液檢查可能顯示特定抗體
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全身性症狀與影響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全身性且對稱性疾病,其症狀可能涉及多個系統和功能,具體包括:
- 全身症狀:疲勞、全身不適、低燒、體重減輕和食慾不振。
- 關節症狀:多關節疼痛和僵硬、晨間僵硬、受影響關節的壓痛與腫脹,以及麻木與刺痛感。
- 運動限制:關節活動範圍減少,導致運動能力受限。
(一)類風濕性關節炎疼痛特徵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疼痛因人而異,多數患者描述為深痛、鈍痛和持續性不適,尤其是關節內外的炎症引起壓痛和發熱。運動時,疼痛可能呈現銳利且刺痛的特性。晨間僵硬和長時間不活動後的僵硬更為常見,對活動能力影響顯著,特別是當臀部、膝蓋、腳踝或腳部發炎嚴重時。
(二)類風濕性關節炎認知與情緒影響
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僅影響身體,還會對認知和情緒帶來影響。常見的認知症狀包括記憶喪失、腦霧、混亂,以及思考或推理困難;情緒影響則可能表現為情緒波動、憂鬱、悲傷、絕望及焦慮。
一些患者經歷疼痛高峰期時,可能同時感到極度疲憊、精力不足甚至完全喪失活力。這些症狀不僅干擾日常生活,還可能對心理健康帶來挑戰,強調早期管理的重要性。
四、類風濕性關節炎疾病進展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進行性疾病,其病情會隨時間推移逐漸惡化。進展速度和嚴重程度因人而異,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包括:
- 疾病進展程度:診斷時的疾病階段。
- 年齡因素:診斷時患者的年齡。
- 疾病活動度:目前的炎症狀況和症狀嚴重性。
- 抗體存在:血液中類風濕因子(RF)和抗瓜氨酸蛋白抗體(ACPA)水平的升高,與疾病活動度增加密切相關。
RA 的進展是緩慢且漸進的,可能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通常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階段 | 特徵與症狀 |
第一階段:早期 RA | – 免疫系統被活化,發炎細胞(如巨噬細胞、T 細胞和 B 細胞)侵入滑膜組織。 – 手和腳的小關節是最早受影響的部位。 – 症狀包括輕微的關節疼痛、僵硬、疲勞和低燒,通常較為隱微。 |
第二階段:中度 RA | – 滑膜組織增厚並開始損害關節結構。 – 出現關節疼痛加重、活動範圍受限。 – 發炎可能影響其他部位,如皮膚和眼睛。 |
第三階段:嚴重 RA | – 關節疼痛與腫脹加劇,肌肉無力和活動能力下降。 – 骨骼與關節損傷顯著,日常功能受到嚴重限制。 |
第四階段:末期 RA | – 關節完全失去運作功能,出現劇烈疼痛及永久性殘疾。 – 手術成為治療損傷關節、恢復功能的唯一選擇。 – 進展到此階段可能需要多年或數十年,但治療技術可有效避免進入此階段。 |
<延伸閱讀:The lag time between onset of symptoms and diagno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五、類風濕性關節炎會影響全身其他部位
眼睛、口腔與皮膚的影響
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影響關節,但由於其全身性特性,還可能對其他身體系統造成廣泛影響:
- 眼睛:類風濕性關節炎可導致乾眼症和眼部發紅,甚至引發更嚴重的眼病,如鞏膜炎(眼白部分發炎)和葡萄膜炎(眼中層發炎)。此外,類風濕性關節炎會增加乾燥症的風險,這種自體免疫疾病會影響淚腺和唾液腺。
- 口腔:類風濕性關節炎可能導致口乾、牙齦疾病、牙齦感染及牙齒問題。
- 皮膚: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可能出現皮疹和手臂或腿部潰瘍。類風濕結節也是一種常見表現,即關節附近皮膚下的炎性組織腫塊。
內臟器官的影響與併發症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影響不僅限於關節和表面組織,還可能波及多個內臟器官:
- 心臟與血管:由於持續的全身性發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增加,發炎還可能導致血管變窄、血流減慢,進一步影響心血管健康。
- 貧血: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常伴隨紅血球數量或血紅素水平較低的貧血問題。
- 肺部:未受控制的發炎可能引發間質性肺病(ILD),導致肺組織疤痕,影響氧氣交換,進一步威脅其他器官功能。
- 腎功能: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罹患慢性腎病的風險較高,雖然生物藥物療法和減少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的使用有助於降低此風險。類風濕性關節炎還可能與澱粉樣變性相關,這是一種異常蛋白質堆積,會損害腎臟、皮膚和心臟等器官的功能。
類風濕性關節炎本身通常並不致命,但其併發症可能導致壽命縮短。幸運的是,隨著更積極和先進的治療方法出現,疾病併發症已顯著減少,許多 RA 患者如今能夠享受更長久、更健康的生活。
<延伸閱讀:Rheumatoid arthritis: extra-articular manifestations and comorbidities>
六、引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因素
遺傳與環境因素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由免疫系統異常攻擊健康組織引起。雖然 RA 的確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瞭,但研究顯示,特定的遺傳、環境、生活方式及荷爾蒙因素可能共同促使免疫系統功能失調:
- 遺傳因素: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家族史會增加患病風險,但僅有家族史並不足以引發此病。即使沒有家族史,也可能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
- 環境因素:某些環境條件可能提高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包括接觸化學物質和污染物、長期壓力、身體或情緒創傷,以及病毒或細菌感染。
生活方式與荷爾蒙因素
個人生活習慣和荷爾蒙狀態也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 生活方式因素:吸菸、肥胖以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均被認為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誘發因素。
- 荷爾蒙因素:研究表明,類風濕性關節炎對女性的影響顯著高於男性,女性患病風險是男性的 3 倍。約 50% 的女性在育齡期間首次出現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這可能與性荷爾蒙的作用相關。
<可參考: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結語與預防建議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複雜且進行性的自體免疫疾病,影響不僅限於關節,還可能對全身健康造成深遠影響。早期識別症狀、瞭解風險因素,以及積極採取預防措施對於管理此疾病至關重要。
預防與早期發現建議:
- 定期體檢,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群
- 維持健康體重,避免肥胖
- 戒菸或不吸菸
- 均衡飲食,富含抗氧化物質和必需脂肪酸
- 減少壓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 出現持續的關節疼痛、僵硬或腫脹時,及時就醫
若您或身邊的人出現關節疼痛、僵硬或其他相關症狀,請及時尋求專業醫療團隊的協助,元復醫院將為您提供個人化的診療方案,幫助您更好地應對疾病,恢復行動自如的生活。早期診斷和適當治療是控制類風濕性關節炎進展、維護生活品質的關鍵。